一、前言
单例模式比较简单,可以说没有复杂的调用和接口的设计,就是一个简单的类,只是要求这个类只生成一个对象,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证这一点,因此只能生成一个实例的模式就是单例模式。
二、类的加载
类的加载是通过类加载器(Classloader)完成的,它既可以是饿汉式加载类,也可以是懒汉式加载,这跟不同的JVM实现有关。加载完类后,类的初始化就会发生,如果是对一个类的主动使用就会初始化对象,对类的被动使用不会对类进行初始化,比如final修饰的静态变量如果能在编译时就确定变量的取值,会被当做常量,作为对一个类的被动使用不会导致类的初始化。以下情况类被初始化:
类初始化的一些规则:
- 类从顶到底的顺序初始化,所以声明在顶部的字段遭遇底部的字段初始化;
- 超类早于子类和衍生类的初始化;
- 如果类的初始化是由于访问静态域而触发,那么只能声明静态域的类才被初始化,而不会触发超类的初始化或者子类的初始化,即使静态域被子类或子接口或者它的实现类锁引用;
- 接口初始化不会导致父接口的初始化;
- 静态域的初始化时在类的静态初始化期间,非静态域的初始化是在类的实例创建期间,这意味着静态域初始化在非静态域之前;
- 非静态域通过构造器初始化,子类在做任何初始化之前构造器会先调用父类的构造器,它保证了父类非静态或实例变量初始化早于子类;
三、单例模式的特点
单例模式有以下特点:
- 单例类只能有一个实例。
- 单例类必须自己创建自己的唯一实例。
- 单例类必须给所有其他对象提供这一实例。
目的:单例模式确保某个类只有一个实例,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。在计算机系统中,线程池、缓存、日志对象、对话框、打印机、显卡的驱动程序对象常被设计成单例。这些应用都或多或少具有资源管理器的功能。每台计算机可以有若干个打印机,但只能有一个打印服务,以避免两个打印作业同时输出到打印机中。每台计算机可以有若干通信端口,系统应当集中管理这些通信端口,以避免一个通信端口同时被两个请求同时调用。总之,选择单例模式就是为了避免不一致状态,避免政出多头。
四、饿汉式单例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Singleton() {}
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single = new Singleton();
//静态工厂方法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() {
return single;
}
}
因为这本身就是static修饰的方法,所以是在类加载的时候被创建,后期不会再改变,所以线程是安全的。
五、懒汉式单例
public class SingletonTest {
public static SingletonTest singleton = null;
public static SingletonTest getInstance(){
if(singleton == null){
singleton = new SingletonTest();
System.out.println("创建一次");
}
return singleton;
}
public void show(){
System.out.println("我是江疏影");
}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SingletonTest singleton = SingletonTest.getInstance();
SingletonTest singleton1 = SingletonTest.getInstance();
singleton.show();
singleton1.show();
if(singleton==singleton1){
System.out.println("该对象的字符串表示形式:");
System.out.println("singleton :"+singleton.toString());
System.out.println("singleton1:"+singleton1.toString());
}
}
}

懒汉式方法总是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的,因为考虑到了多线程机制,实现起来比较麻烦,并且还会出现问题,就算是使用了一定的解救办法(同步、加锁、双重判断)的办法,性能还是被损耗了,因此懒汉式方法的弊端非常大。
六、双检锁/双重校验锁
描述:采用双锁机制,安全且在多线程情况下能保持高性能。多线程安全
package designMode;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;
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Singleton(){
if(singleton==null){
singleton = new Singleton();
}
return singleton;
}
}
或者使用如下方式,双重判断,第二次判断就是防止已经有一个对象产生了,因此也可以达到相应的目的。
package designMode;
public class Singleton {
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;
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(){
if(singleton==null){
synchronized (Singleton.class) {
if (singleton == null) {
singleton = new Singleton();
}
}
}
return singleton;
}
}
这里的两次判断,第一判断:效率,第二判断:避免同步。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避免加锁后,再次加锁。大大增强了执行效率。
七、总结
在这个单例模式中,我希望大家不要只知道单例的思想,更要知道类的加载和初始化时机,以及多线程的机制,我想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