掌握python机器学习-读书笔记7 - (抽样分类方法)


声明:本文转载自https://my.oschina.net/sizhe/blog/1590931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仅供学习交流之用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联系我,我会及时删除。

11.1 算法抽查

在实践之前你并不知道哪种算法对你的的数据效果最好。 你需要尝试用不同的算法去实践, 然后知道下一步的方向。 这就是我说的算法抽查。

11.2 算法概述

两种线性算法

  • 逻辑回归
  • 线性判别分析 非线性机器学习算法
  • K近邻算法
  • 朴素贝叶斯。
  • 分类和回归树 - CART 是决策树的一种
  • 支持向量机

11.3 线性机器学习算法

有个问题, 什么叫线性, 什么叫非线性?

  • 其实一般的书里面, 并不是这么分类的。 这里可能为了突出线性的重要性。 算法分为线性和非线性。 线性呢, 比如逻辑回归, LDA。

11.3.1 逻辑回归

名字里是回归, 其实是一种分类方法。

  • 逻辑回归是一般的线性回归加了一个sigmoid函数, 于是取值从整个实数域到了-1 到 +1, 于是二分类就很容易理解了, 大于零一种, 小于零一种。
  • 逻辑回归要求
    • 假设高斯分布
    • 数字的输入变量
    • 二分类问题:
  • 如果有时间, 应该把重要的机器学习方法再回顾一遍。 主要思想, 实例。 后面可以搞个单独的系列
# Logistic Regression Classification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.linear_model import LogisticRegression filename = 'pima-indians-diabetes.data.csv' names = ['preg', 'plas', 'pres', 'skin', 'test', 'mass', 'pedi', 'age', 'class'] dataframe = read_csv(filename, names=names) array = dataframe.values X = array[:,0:8] Y = array[:,8] num_folds = 10 kfold = KFold(n_splits=10, random_state=7) model = LogisticRegression() results = cross_val_score(model, X, Y, cv=kfold) print(results.mean())  # 0.76951469583  

11.3.2 线性回归分析

LDA 是一种统计技术对于二分类和多分类问题。

  • 它也假设参数是高斯分布
# LDA Classification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.discriminant_analysis import 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 filename = 'pima-indians-diabetes.data.csv' names = ['preg', 'plas', 'pres', 'skin', 'test', 'mass', 'pedi', 'age', 'class'] dataframe = read_csv(filename, names=names) array = dataframe.values X = array[:,0:8] Y = array[:,8] num_folds = 10 kfold = KFold(n_splits=10, random_state=7) model = 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() results = cross_val_score(model, X, Y, cv=kfold) print(results.mean())  # 0.773462064252 

可以看到其实scikit learn 给我们做了很多的封装, 调用过程都是一样的, 没有难度。 最简单的就可以调用然后看效果。

11.4 非线性算法

11.4.1 k比邻

k比邻 是一种基于距离的度量。 找到k个最近的样本对一个新的样本, 然后取得平均值作为预测值。 这里k 的取得就可能有不同的效果。

如下

# KNN Classification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.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filename = 'pima-indians-diabetes.data.csv' names = ['preg', 'plas', 'pres', 'skin', 'test', 'mass', 'pedi', 'age', 'class'] dataframe = read_csv(filename, names=names) array = dataframe.values X = array[:,0:8] Y = array[:,8] num_folds = 10 kfold = KFold(n_splits=10, random_state=7) model = KNeighborsClassifier() results = cross_val_score(model, X, Y, cv=kfold) print(results.mean())  # 0.726555023923 

首先 1) 没有说明k 是多少, 应该有一个默认值, 找api应该可以看到。 2) k比邻应该是很耗时的, 但是今天的实践没有反应, 原因应该是样本过少。

11.4.2 朴素贝叶斯

朴素贝叶斯是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一种算法。 它有一个重要的假设, 就是每个变量是独立分布的, 就是没有关联。 朴素贝叶斯计算每种参数的可能性以及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, 然后来估计新的数据并综合计算。 这样得到了新样本的估计。

  • 假设也是高斯分布, 就可以用高斯分布的密度函数
  • 突然想到, 在实践中, 是可以PCA 来得到彼此正交的参数, 然后来用朴素贝叶斯是否效果更好??
# Gaussian Naive Bayes Classification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.naive_bayes import GaussianNB filename = 'pima-indians-diabetes.data.csv' names = ['preg', 'plas', 'pres', 'skin', 'test', 'mass', 'pedi', 'age', 'class'] dataframe = read_csv(filename, names=names) array = dataframe.values X = array[:,0:8] Y = array[:,8] kfold = KFold(n_splits=10, random_state=7) model = GaussianNB() results = cross_val_score(model, X, Y, cv=kfold) print(results.mean())  # 0.75517771702 

11.4.3 CART

决策树有几种, 比如 CART, C4.5 决策树呢基本的想法是遍历所有特征, 对第一个特征做分类, 然后在每个分支根据第二个分类, 继续。 知道所有的样本分类相同, 或者特征用完了。

  • 这里有个问题, 如何选择第一个分类,有gini法, 最大熵等几种办法,选择合适的特征顺序, 构建的决策树效率更高。
  • 它的缺点, 然后对于离异点会非常敏感, 这个要小心。
  • 当然, 后期的随机森林, 以及boosting 等做法很多基于决策树来做, 而且起到了很好的分类效果, 这是后话。
# CART Classification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.tree import DecisionTreeClassifier filename = 'pima-indians-diabetes.data.csv' names = ['preg', 'plas', 'pres', 'skin', 'test', 'mass', 'pedi', 'age', 'class'] dataframe = read_csv(filename, names=names) array = dataframe.values X = array[:,0:8] Y = array[:,8] kfold = KFold(n_splits=10, random_state=7) model = DecisionTreeClassifier() results = cross_val_score(model, X, Y, cv=kfold) print(results.mean())  # 0.697795625427 

11.4.4 支持向量机

支撑向量机, 我感觉这是基本机器学习算法中最复杂的一个。

  • 它的主要思想呢, 就是找到一个切平面可以来区分不同的类别。 - 其实就是二分类。
  • 那么问题来了, 如果平面不能分开呢, 可以引申到多个维度
  • 还有维度如果过高呢, 这里就是核函数的用武之地了。 它可以来解决维度过高的问题, 过高的维度, 甚至无限维对计算是不利的。
  • 在上面这个思想下, SVM 是为了找到距离两边的样本最远的线, 或者平面。
  • 对于奇异点, 它又增加了一个c, 作为容错。

对于SVM, 基本思路可能不复杂, 但是推导过程还是不简单的。 详情见jly的博客, 当然它是基于几个牛人的理解。 后面有机会也可以写以下。

然后对于实践而言, 有几个点

  • 核函数的选择。 高斯, 还是别的
  • 几个参数的调优。 这个后面也应该又讨论。
# SVM Classification from pandas import read_csv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KFold from sklearn.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from sklearn.svm import SVC filename = 'pima-indians-diabetes.data.csv' names = ['preg', 'plas', 'pres', 'skin', 'test', 'mass', 'pedi', 'age', 'class'] dataframe = read_csv(filename, names=names) array = dataframe.values X = array[:,0:8] Y = array[:,8] kfold = KFold(n_splits=10, random_state=7) model = SVC() results = cross_val_score(model, X, Y, cv=kfold) print(results.mean())  ## 0.651025290499  

11.5 小结

本章学习如何用几种分类算法做抽样。 下一章是关于回归的。

本文发表于2017年12月16日 22:33
(c)注:本文转载自https://my.oschina.net/sizhe/blog/1590931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侵权行为,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.

阅读 2192 讨论 0 喜欢 0

抢先体验

扫码体验
趣味小程序
文字表情生成器

闪念胶囊

你要过得好哇,这样我才能恨你啊,你要是过得不好,我都不知道该恨你还是拥抱你啊。

直抵黄龙府,与诸君痛饮尔。

那时陪伴我的人啊,你们如今在何方。

不出意外的话,我们再也不会见了,祝你前程似锦。

这世界真好,吃野东西也要留出这条命来看看

快捷链接
网站地图
提交友链
Copyright © 2016 - 2021 Cion.
All Rights Reserved.
京ICP备2021004668号-1